“有村必有围,无围不成村”。围楼是千年古县始兴的一张名片。红围、长围、永成保障围、满堂客家大围……这些围楼凭借其独特的资源禀赋或历史文化底蕴为人们熟知。
7月12日至7月18日,广东首个以“围楼文化”“九龄文化”为核心的2024年广东韶关始兴围楼文化旅游周将在韶关始兴举行,一场融汇“围楼之韵,九龄之风”的文旅盛宴,即将在这座千年古县上演。
始兴围楼
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国乐大师方锦龙、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雕塑家许鸿飞、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邵峰、文化学者仲思、始兴籍深圳雕塑家邓华山等7位文化大咖担任始兴“围楼文化推广大使”,邀请大家一起来始兴围楼打卡。
韶关始兴围楼文化推广大使
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说:“一座座风格独特的始兴围楼,就如同粤剧中每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妙的艺术魅力。”她表示将探索“粤剧+围楼”的形式,宣传推介“九龄故里”的围楼文化,使之绽放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国乐大师方锦龙对始兴围楼文化的复兴表达了热切的期待。他希望能够有机会让国乐丝竹之声与始兴围楼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相遇,共同奏响文化传承与交融的华丽乐章。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认为,始兴是中国方围的典型聚集区和杰出代表地。“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面墙、每一座楼、每一座门楣,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文化的生动载体,是过去留给今天和未来的宝贵印记。每一座围楼都经历了风霜雨雪的洗礼,因此弥足珍贵;每一座围楼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血脉,底蕴深厚。”
雕塑家许鸿飞以自己的艺术创作与始兴围楼相联系:“雕塑是缩小的建筑,建筑是放大的雕塑。韶关始兴的围楼是雕刻在大地上的艺术品。”他认为,始兴的围楼作为客家建筑中的瑰宝,无疑是一件雕刻在大地上的艺术品,它为世人带来了守护、陪伴和温暖。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邵峰强调韶关始兴围楼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始兴的围楼独具匠心、独树一帜,是历史与文物的见证者、保存者、记录者。”他计划在始兴策划“中国围楼文化展”,让更多人体验中国文化的无限魅力。
文化学者仲思则从跨文化的角度解读围楼:“它是传统与近代的形象融合、是客家与广府的文化融合,也是日常与应急的功能融合、实用与艺术的美学融合。”她期待韶关、始兴和围楼能够走向世界,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始兴籍深圳雕塑家邓华山对家乡的围楼文化充满深情:“‘新时代围楼复兴计划’不仅是对围楼文化的珍视,更是对始兴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他打算采用微雕的形式,将中国的著名土楼、围楼、碉楼等在始兴进行展示,为围楼文化的推广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杨洋
【本文责编】林若川
【频道编辑】李晓霞 莫群
【文字校对】杨明珠
【值班主编】刘树强 刘龙飞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